(相关资料图)
1996年的春天,作为一名青年书画爱好者,我有幸得到了王伯敏先生馈赠的一件小品佳作《墨竹》,其款曰:“不可一日无此君。淑敏棣正。丙之春,王伯敏。”得此佳作后,我将其小心放于案头,时常品读。王先生乃我国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、画家,沙孟海先生曾赞誉王先生为“三史罕人”,更有报刊称其为“六史罕人”。王先生还曾获中国美协“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”奖。能得到王先生的墨宝,我自喜出望外。
2004年新春,我又一次品读《墨竹》,突发奇想,当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,致信中国美院教授、著名书法家刘江先生,恳求他为《墨竹》题写引首。信是寄出去了,但我心中却忐忑不安。刘先生擅以石鼓文笔法作书,笔墨雄浑、厚重、刚健,章法富有变化;他亦精篆刻,享有盛誉。他会答应我这个普普通通的书画爱好者的请求吗?没想到,不久我就梦想成真:刘先生给我复了信,并随信寄来了他书就的引首:“虚心。淑敏道友藏竹卷。甲申春初,刘江书于杭州。”《墨竹》卷首题“虚心”二字,真可谓书画双绝、珠联璧合!
2005年元旦,我打算把已珍藏近十年的《墨竹》裱成手卷,思虑再三,又至信王伯敏先生,并附上《墨竹》及刘江先生所题引首照片。让我惊喜无比的是,王先生不但很快认可了我的想法,还又绘制了一幅《墨竹》给我寄过来,并在画上题曰:“不可一日无此君,于丙之之作,距今整整十年矣!光阴荏苒,转眼即逝也。刻又画三五笔,邮寄淑敏君。丙戌王伯敏于湖上吴山之麓,年八十又三。”别人想收藏王先生的墨宝,求之不得,买都买不到,而王先生待我却呵护有加,不但分文不取,还以极快的速度把画给我寄过来。每每念及于此,我都感动不已。
斗转星移,转眼就到了2006年的春天。为了让这件手卷更加完美,我又写信给中国美院书法系主任祝遂之先生,请其为手卷题跋。祝先生是沙孟海先生的得意门生,乃当代中国书坛中成就卓著的中年书法家之一,行楷有遒劲敦和之美,篆隶出入秦汉而又兼明清风骨。祝先生工作非常忙,可他并没有拒绝我的请求。一年后,祝先生给我寄来了他书写的跋文:“伯敏先生长年研究中国美术史,蜚声海内外,间求点染,或山水,或兰竹,皆清秀涤浊。此乃学问于内、意度于外者,非一般画人可及耳。淑敏先后藏半唐斋翁墨竹二幀,可谓福气非浅也!宝之,宝之。丁亥初夏,后学祝遂之乱识。”
手卷至此,其实已经非常完美,但我总觉得还是有些不足。一天,我在报纸上偶然读到了一些介绍台湾书画名家张光宾先生的文字,顿生感想。张光宾,字序贤,号宇寰,1915年生于四川达县,后就读于杭州艺专,1948年赴台。借此“邂逅”,2007年春,我鲁莽致信张先生,讲述了自己珍藏这件手卷的过程。张先生深受感动,慷慨提笔书跋,并辗转邮寄于我。他以倪瓒歌咏恬淡自然生活的《居竹轩》作为给我的跋语:“翠竹如云江水春,结茅依竹住江滨。松前迸笋从侵径,雨后垂阴欲覆邻。映叶黄鹂还自语,傍人白鹤亦能驯。遥知静者忘声色,满坐清风未觉贫。”
十几年求索,十几年品读,我终于结成了这件书画兼绝的手卷,万分欣慰,故作文以记之。这真是:“一件佳作,世间孤本。四位贤达,笔墨情缘。
标签: